第246章 孤独的枪(中)-《1984:国宴,你就煮颗白菜?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“那朋友还说,因为怀上了县令孙子,她马上要嫁进县令家,当然,只能当个小的。”高远叹了口气,看着他幽幽道:“人家都显怀了,你还没释怀呢。你就说你上回见她是什么时候?还见过她登台吗?”

    赵辉张着嘴,许久方才闭上,摇了摇头,“三个月没见到她,也没见她登过台了。”

    “行了,那种女人根本配不上你。”高远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,笑着道:“回头我让你嫂子把她的远房侄女介绍给你,正经人家的姑娘,长得也周正,以后你就喊我一声姑父就行了。”

    “姑父,还是你好啊,不枉我陪你睡了十年……”赵辉抱着高远哭。

    “行了行了,长河和素素结婚,别出来丢人现眼。”高远把他推开,一脸嫌弃。

    旁边的人笑得更欢了。

    “师兄!你们回来了!”万书宇跑了过来,三年不见,当年那个小屁孩已经长成了少年,高高瘦瘦的,还颇有几分书卷气。

    “书宇又长高了。”谢鸿看着万书宇,笑着道:“我给你带了一箱书,放宿舍了。”

    “我也给你带了一箱。”高远把他拉过来,小声道:“师兄给你夹了本《金瓶梅》,带插图的,看的时候背着点人。”

    “啊?”万书宇一脸懵懂。

    “我给你带了笔墨纸,小师弟你这到底是上山来学武的,还是念书啊?”路飞杨笑道。

    万书宇笑着道:“练武练累了,我就看会书,写会字,我觉得挺开心的。”

    “挺好的,以后文武双全,要成栋梁之材。”谢鸿笑道。

    众师兄弟半年多未见,畅所欲言,聊的十分开心。

    李素素在房间里打扮,听到声音,几次想要出来打招呼,都被喜婆给按住了。

    “哪有新娘子还没拜堂就出去见客人的,李小姐,你就好好在这待着吧。”喜婆帮她把盖头盖上,笑着说道。

    “我们江湖儿女,不拘泥这些礼节,你懂不起。”李素素摆手,但也没有再急着出门去了,乖乖坐着。

    吉时到。

    宋长河与李素素在亲友的祝福声中,拜堂成亲。

    谢鸿和路飞扬等一众师兄弟站一旁瞧着,脸上皆带着笑意。

    李素素和宋长河都是他们看着长大的,如今看着他们结婚,有种兄长的感觉。

    周砚在旁看着这一幕,同样感受到了美好。

    幼年经历双亲惨死的宋长河,在复仇成功之后,于二十一岁娶了青梅竹马的小师妹,也算是重新有了一个温暖的家。

    相比于三年前,今天的宋长河看起来温和了一些,眼神里有光,但没有之前那么锐利了。

    婚宴,喝的酩酊大醉的宋长河晃悠悠进了婚房,门缓缓关上。

    “素素……”

    “师兄……”

    “师兄?”

    “师兄!”

    “呼——呼——”

    “劳资等一天,你给劳资喝醉了!烦求得很!”

    李素素扯掉头盖,娇美的面容中带着几分愠怒,又有几分无奈。

    周砚:?

    没想到宋老先生洞房花烛夜还有这种囧事。

    画面开始走马观花,宋长河与李素素的婚后生活非常恩爱,一个性格沉闷,一个性格跳脱,倒是相当合拍。

    第二年,李素素便诞下了一子,隔了三年,又生了一个儿子。

    在这期间,李氏武馆来了不少闻名而来习武的少年。

    世道越来越乱,军阀混战,匪患横行,都想让自家孩子学武傍身。

    不过李凌风在万书宇之后,便再未正式收徒。

    教人习武,也只是教艺,不是正式收徒。

    李凌风没有儿子,宋长河这个女婿便成了武馆的继承人,已经开始帮着教学徒练武。

    谢鸿等人逢年过节便会约好回山探望师父师娘,几位师兄弟也能聚上一聚。

    寒来暑往,武馆空地上一直都有练武的少年,倒也显得颇为热闹。

    期间发生了一件事。

    1935.11.23

    李凌风下山办事的路上,路遇土匪劫道,意欲奸淫妇女。

    他出手制止,枪挑三名匪徒,却也被开枪打伤了右腿。

    幸得及时医治,却也留下了后患,从此走路都有些跛脚,行动也是不如之前那般灵巧。

    “无妨,走得,吃的,睡得,和之前也没有太大区别。”李凌风坐在武馆的台阶上,看着桩上站着少年们,豁达地笑道:“本来也老了,还能教教这些孩子练武也不错的。”

    李素素抱着小儿子坐在旁边,笑吟吟道:“你想得开就好,反正现在长河也担得起武馆教学的任务了,你就少操点心。”

    “要得,那我教我外孙孙练练武功。”李凌风笑着道。

    “你让他自己选,我看他多喜欢跟着书宇看书认字的,要是能当个文化人,我觉得也挺好的。”李素素笑着摇头。

    李凌风摇头:“这世道,别人都把娃娃送来想学武,你倒是好,反倒想让娃娃去学文当文化人。

    书宇就是书看多了,你看现在他老汉都开始发愁了,喊他下山回家继承家业也不愿意回,给他说媳妇也不好。万老头都七十了,就想抱孙子,我看是指望不上了。”

    李素素不服气,笑着说道:“书宇好着呢,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,博学多才,足不出户知天下事,而且武功也练得好,上回咱们峨眉武术大比拿了第三名,现在外面人家都叫他夺命书生呢。”

    “夺命书生,倒是个好名号。”李凌风闻言也笑了。

    “外公!你陪我玩啊~~”一个三四岁的小男孩跑过来,去拉李凌风的手。

    “好,外公陪你玩。”李凌风笑着起身,跟着小男孩往一旁树下的小秋千走去。

    画面急转,两个孩子一天天看着长大,欢声笑语不断。

    直到一天,一封报纸送上了山。

    李凌风坐在山门前抽了两袋烟,愁眉紧皱,坐了一天。

    宋长河站在旁边欲言又止,同样眉头紧锁。

    周砚站在一旁,看着报纸上的日期和报道,心已然揪起。

    1937年7月10,刘湘通电全国,呼吁全国总动员,一致抗日。

    报道中历数日军占我河山,杀我军民,辱我姊妹的罪行。

    “倭寇又犯我山河!当真可恶至极!”李凌风一拳砸在了身旁的树上,碗口粗的松树竟是被一拳砸断了。

    宋长河沉默良久,看着李凌风开口道:“师父,我想去参军抗日!”

    李凌风看着他,久久沉默,没有说话。

    当天晚上。

    谢鸿、路飞扬、高远、赵辉带着酒上了山。

    师娘做了一桌菜,和李素素早早便带着两个孩子去睡下了。

    师徒七人,就这样闷着不说话,一碗接着一碗的喝酒。

    一桌子的菜,竟是没动几筷子。

    “今天的报纸都看了?”李凌风把酒杯一放,看着众人说道。

    “看了!”

    “都看了!”

    众徒弟纷纷点头,眼里皆有怒意。

    谢鸿开口道道:“倭寇犯我山河,我等武夫,自当上前线去护我家国!”

    “山河破碎,何以为家?”万书宇把酒杯往桌上重重一放,怒目圆睁:“青山处处埋忠骨,何须马革裹尸还!我要响应刘湘将军的号召,去前线抗日!”

    高远将手中酒杯往地上重重一摔:“狗日的!我也要去,小鬼子欺人太甚!老子不信邪,屁大点地方,还想把中国灭了不成!”

    “我也去!”路飞扬放下酒杯,也说道。

    “俺也一样!”赵辉跟着说道。

    “同去!同去!”宋长河握拳道。

    李凌风看着众徒弟,欣慰的点了点头:“好!这武没白练!还是养出了些侠气来!”

    “你们要去报效国家,护我山河,我自当全力支持。”李凌风的目光落在了赵辉和万书宇身上:“但赵辉和书宇本就是家中独子,赵辉刚成亲不足三月,书宇更是尚未婚配,你们没有留下子嗣,不该去。”

    “师父,苟利国家生死以,岂因祸福避趋之!”万书宇站起身来,神情激荡道:“我读了那么多圣贤书,我知道亡国为奴是什么样的结果,我愿以我血护我山河!若是山河破碎,国之不存,便是留下子嗣,也不过是亡国之奴!”

    “没错!俺也一样!”赵辉跟着起身,同样神情激荡,“我没书宇的问话,但我晓得,要是我不去,那将来我的婆娘、姊妹、娘亲,都会受到日本鬼子的侮辱!”

    李凌风看着二人,拳头紧攥,眼中热泪盈眶,重重点头:“好!好儿郎!”

    高远开口道:“既然大家心意已定,从明天开始,我们去后山练枪。”

    “练枪?三师兄,我们练了二十年的枪,还不够吗?”赵辉不解道。

    “你懂锤子!打鬼子,用的是步枪!”高远笑道:“我看报纸上说,鬼子的枪法准得很,一百米开外就能给你脑壳开瓢,我问你你拿啥子跟他们拼?

    我前段时间刚托我表哥买了八把捷克造的79口径步枪,刚拿到手还没有焐热呢,子弹也买了不少,刚好拿来教你们练枪。免得上了战场练枪都开不来,就真成炮灰了。”

    “我看我的红缨枪也未尝不利。”路飞扬说道。

    “你这个死脑筋。”高远一脸无语,“你红缨枪扛得住子弹,扛得住炮弹吗?时代已经变了!

    鬼子现在靠的是武器装备在打我们,要是还拿刀砍,拿枪戳,就那点鬼子能干啥子?当初慈禧太后都不至于被洋鬼子撵的到处跑。”

    “我觉得三师兄说得对,洋枪洋炮已经发展多年,威力大,射程远,要想和日本鬼子抗争,就必须要用现代武器来武装自己,不能盲目自大。”万书宇看着高远道:“三师兄,你接触枪械多年,我跟你学,出川之前,先学会如何用步枪。”

    高远闻言笑了,点头道:“好!人果然还是要多读书,能听得懂道理。”

    谢鸿说道:“我也学,我家护院的土枪我也常拿来打猎,威力确实不同凡响,比暗器射程和威力都要大得多。”

    赵辉跟着举手:“我要学,上回跟着三师兄上山,一枪干掉了一头野猪,这种威力,相当可怕。”

    “我也学。”宋长河开口道。

    “要得!那我明天就把枪背上来。”高远点头道。

    众人就此散去。

    接下来两个月,后山枪声不断。

    几师兄弟重新聚首,每日练习架枪、瞄准、射击,完全按照当年学武的精气神来做。

    两个月后,枪法最差的路飞扬都能打中五十米外的靶子了。

    这日高远和众人说道:“我表哥今天给我寄来的信,刘湘将军已经得了军令,正在整编集结队伍,川军准备出川抗日!我让他给我们报了六个名额,已经全部确定下来,明天就要出发去蓉城!”

    “太好了!”众人闻言,皆面露兴奋之色。

    高远又道:“回家怕是来不及了,大家各自写一封家书让人送回去,明天一早我们就去蓉城!”

    “好!”众人纷纷点头,都去了万书宇房中。

    当天晚上,师娘做了一大桌子的菜肴,比起过年还要丰盛。

    特别是咸烧白,每个人面前都放了单独的一份。

    众人练了一天枪,早就饥肠辘辘,端着大盆,吃的狼吞虎咽得。

    “慢点吃,吃了锅里还有。”黄楚玉温声说道,语气中却带着几分哭腔,别过脸去抹了一把眼泪。

    “师娘,你做的咸烧白真好吃!芽菜太香了,我这辈子都吃不腻!”

    “就是,今天一人吃一盘盘,真是吃过瘾了!”

    “师娘你放心,我们打完鬼子就回来了!你回头要是见到我婆娘和娃娃,你就这么跟他们说,免得他们不信我信上写的。”

    众人你一言我一语,吃的格外香。

    黄楚玉还是忍不住哭了,看着众人道:“一定要回来,我跟你师父,还有你们的爹娘、婆娘、娃娃,都等着你们的。”

    “师兄们,我也等你们回来。”李素素也是哭的梨花带雨。

    “放心,我们打完鬼子就回来了。”宋长河将她拥入怀中,温声说道:“一定。”

    又超了点预算,明天会写完。就酱,燃尽了。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