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卷 第59章 开榜!-《吾乃崇祯,续命大明》
第(2/3)页
你选的人出了问题,你的脑袋就得给朕搬家。
曹化淳只负责一件事,那就是记录。
谁批卷、批了谁的卷、几点批的、给了什么评语,全记录在案。
这边结束后,还要运进宫里第三次审查。
只要有一份漏判,找到责任人是分分钟的事。
只要权利和责任挂钩,朕就不信还会有那么多的老虎?苍蝇?
搞不懂打老虎、拍苍蝇到底是为了百姓还是为了利益?
哎!可悲可叹!
放榜定在七日后。
大明旧制,需要一个月时间放榜。
在崇祯看来,那就是赤裸裸的拖延,是给贿赂运作的时间。
这次,他不仅革掉了旧科举,还革掉了官员的寒假。
按祖制,十二月朝堂放假一个月,名曰寒假。
崇祯大手一挥。
“国事如山,寒假取消。
所有当值官员记录在案,年底岁金翻十倍。”
岁金就是年终奖。
大明的年终奖向来抠得要命,几乎形同虚设。
而且在崇祯翻阅档案后才发现,大明官员的工资少得可怜。
涨工资是不可能的。
但绩优给奖金是可以的。
有能力者多得。
能力不行?
别惦记年终奖了,赶紧回家种地让位置吧。
张居正的考成法虽好,但还不够。
崇祯要做的是,把官员的奖金与所在地区的经济指数挂钩。
百姓富,你们就有奖金。
百姓越富,你们的奖金越高。
不设上限。
七日之后,皇榜开启。
这一开,就是整整三天。
皇榜从第六千名开始贴。
这意味着什么?
意味着这次科举至少录取六千人!
可当日随即贴出的告榜又补了一刀。
不是六千,是八千。
另有两千人来自陕西分考场,由英国公张维贤、郭允厚,以及猛如虎三人主持选拔。
而陕西所谓考试,其实就是把袁可立、史可法挑出的那批,已经在工作的读书人,拉出来统一考核一遍。
据说出题的两个人叫,陈经纶与徐霞客。
百姓听得直吧唧嘴。
以前科举中个三甲,那是光耀门楣。
如今考个第六千名……
都有点不好意思跟人说。
你若跑去恭喜一句,“仁兄高才,恭喜考得第六千名!”
那不是祝贺,是挖苦。
还好崇祯早有考虑,特意命人在榜底留了一行小字。
“上榜皆为才,排名无先后。”
只是当场让所有人一脸懵。
不分先后你排个啥榜?
……
直到放榜的第三日,前九百人公布完毕。
黄昏时分,最后一百名姗姗来迟。
状元:刘理顺,河南杞县人。
历史上的崇祯元年状元,清廉能干,城破自缢,清朝追谥文正。
榜眼:王养正,崇祯元年进士,明亡后坚持抗清,顺治二年城破被杀。
探花:金声,精于兵法,组织乡勇抗清,城破殉国。
第四名:王家彦,历史上崇祯元年落榜,后又举,中榜,城破自刎。
第五名:吴甘来,中书舍人,崇祯十七年城破自杀殉国。
……
第(2/3)页